近日,根據合肥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印發的《關于2021年度先進制造業發展政策及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意見項目獎補資金的公示》,柏中環境子公司合肥王小郢公司申報的“一期氧化溝技改”項目榮獲“2021年度工業企業綠色生產固定資產投資補助”,獎補資金達300萬元。
獎補公示
一期氧化溝在設計之初采用傳統轉刷表曝工藝,存在充氧效率不足、電耗較高、維保難度大等弊端。2020年,作為公司錨定“雙碳”目標,努力實現綠色發展轉型的重要舉措--“一期氧化溝技改”項目正式開工建設,總投資1482萬,旨在通過“表曝變底曝”,達到節能增效的目的。
獎補公示
本次施工難點在于:一是氧化溝上方已被13萬平方米的光伏設施整體封閉,作業空間狹小,大型起吊設備無法使用;二是為了不影響日常運行,改造須在不停水條件下完成。經公開招標,確定由富有相關經驗的江蘇溢洋水工業有限公司負責施工。
下足繡花功夫,巧解施工難點。一期氧化溝運行多年,池底可能存在淤泥沉積、金屬碎屑,如果貿然施工安裝,輕則曝氣不均,影響效果,重則損壞設備,故障頻發。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前期,運行部的同志們在短短2天時間內對氧化溝近40處點位的淤泥深度進行勘測,大致摸清了水下狀況,然而怎樣打撈這些污泥雜物呢?根據施工單位建議,先以鐵耙、磁鐵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初步清淤,關鍵區域則安排蛙人水下作業,從而徹底清理池底,掃除施工障礙。
施工前泥位測量
堅守工匠精神,追求卓越品質。介于水下設備安裝平整與否,直接關乎日后曝氣效果。因此,如何在狹小作業空間中,精確安裝每一個曝氣裝置是技改的關鍵所在,也是公司面臨的最大挑戰。聚焦這一問題,公司和施工單位進行多次論證,最終確定采用模塊化方式安裝:首先將設備結構框架通過塑料船、鋼索牽引至指定位置;再由施工員乘船在框架上安裝曝氣板及配重塊;之后將其整體沉降。期間,我們巧妙地在兩側升降鋼索上標記刻度,使之充當“量尺”,確保水平沉底。施工中,大家目標一致、各司其職,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精準把控每一道施工工序、不遺漏一個技術要點、不放過一個偏差數據,力保設備安裝調試至最佳狀態。
安裝水下曝氣設備
堅持獨立自主,按期保質推進。隨著硬件設備陸續安裝到位,廠家技術人員應在現場及時跟進相關數據鏈接工作,但受到國內外新冠疫情的零星反復影響,廠家人員無法按計劃前來,技改又不能等,怎么辦?自控部的同志們不等不靠,主動承擔起該項任務,“一號溝的四臺風機始終無法與中控數據庫進行通訊,再想想辦法。”對于從未接觸過此項工作的我們來說,困難遠比想象中大,但大家沒有氣餒,一面與廠家詢問交流、一面自查相關資料,經過2天的反復摸索終于找到癥結所在--原來是程序中控制器的時鐘出廠設置錯誤,經過調試,數據完成上線鏈接。就是憑借著這樣一股不服輸的精氣神,王小郢人克服重重困難,將改造中的一項項“不可能”逐一變成現實,確保了工程順利按期完成。
調試風機控制軟件
2021年11月,完工后的一期氧化溝煥然一新,在做到節能減排,提高充氧效率的同時,徹底消除了此前表曝工藝所帶來的破水噪音污染,除此以外,精簡、自動化的底曝系統還大幅降低了維護成本,一舉多得。
根據水質監測數據顯示,相較原先表曝工藝,目前水中BOD5、COD、NH3-N、TP、SS等主要污染物的處理效率都有一定提升,達到設計要求;能耗方面,技改前后,每季度電量同比減少995,838kWh,相當于年節約標準煤近千噸,環境和經濟效益顯著。
此次獎補的獲得是上級部門對合肥王小郢污水處理有限公司堅持綠色發展的充分肯定,也是公司在探索低碳之路上的又一“綠色榮譽”。下一步,公司將持續圍繞綠色節能發展思路,努力構建綠色管理體系,積極推進綠色技術的實施應用,通過光伏發電、工藝改造等一系列措施,為廠區高質量發展提供綠色動能,為合肥早日實現“雙碳”目標做出應有的貢獻。